欢迎进入合肥绿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动态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黄山路602号国家大学科技园

电话:18156033403

传真:0551-65310143

邮箱:hefeilvnong@sina.com

 
当前位置:合肥绿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农田土壤污染及其修复

信息来源:合肥绿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2018-12-20     阅读:810次

今日头条 | 于广武:农田土壤污染及其修复

  钾盐与中微肥3天前

 

导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严重。众所周知,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的健康关乎着我们人的健康。


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我国国土资源部在2005年至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耕地超标率为19.4%。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工厂的有毒废弃物的排放、污水灌溉、过渡使用农药和高浓度化肥等。


我国耕地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不足全世界一成,却使用了全世界近四成的化肥;我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除了化肥和农药滥用,近年来粮食重金属污染事件屡见报端,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其中在大中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相当严重。耕层土壤被农药、高浓度化肥和重金属铅、砷、汞、镉、铬严重污染。


相关土壤专家表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中,镉相对比较普遍,其主要来自采矿、冶炼等工业,如南方一些矿区,本身镉的背景值就高,加上采矿冶炼等工业,致使镉含量增加明显。


这不仅直接危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土壤系统丧失了环境净化能力,变成了一个面源污染源,加速了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大面积扩散。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1.过量施用高浓度化肥


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


2.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万~60万t,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hm2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13.9 kg/hm2。我国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


3.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全国320个严重污染区约有548万hm2土壤,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砷、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被公认为城市环境质量优良的公园也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4.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 km范围的点状污染。


6.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由于日晒、雨淋、水洗,使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


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作肥料,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则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群健康。


8.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土壤污染修复?

1.土壤污染修复背景


2012年3月份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节能环保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是在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并明确提出要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0亿元,用于土壤污染防治领域。


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土十条”(《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经修改了50多稿后已发布执行。“土十条”将分别针对未污染土壤,正在污染的土地,已经污染的土地进行分类做好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条件下做好修复。


2.土壤修复现状


在环境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至50%。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较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


2011年3月,国务院专门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国务院正式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总投资达595亿元。截至2012年9月,永清环保已修复污染土壤超过9.2万方,成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力军”。


3.土壤修复的必要性


对于目前国内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并没有明确的官方数据。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不管是从污染程度还是从污染范围来看均是如此。据此估计,目前我国已有六分之一的农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而我国作为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国家,土壤中的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土壤污染问题也已逐步受到重视。


从行业发展来看,自2009年以来,环保产业成长速度明显加快。受此影响,国内土壤修复的产业链也逐步进入有序化和细分化阶段,形成从土壤污染项目的检测到风险评估、再到修复工程的实施、进而还有相应修复设备商的上中下游产业价值链。


4.土壤修复技术运用现状


美国于20 世纪80 年代之后进行了大量土壤修复工程。美国超级基金计划所实施的土壤修复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最新土壤修复技术变化的重要窗口。


据估计,欧洲每年约有21.1 亿欧元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及管理工作。

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土壤类型多样性,污染场地特征变异性,污染类型复杂性,技术需求多样性等因素,目前主要以植物修复为主,已建立许多示范基地、示范区和试验区,并取得许多植物修复技术成果,以及修复植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


5.土壤修复技术


(1)生物修复


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土著菌、外来菌、基因工程菌,对污染物的代谢作用而转化、降解污染物,主要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微生物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微生物可以吸附积累重金属;微生物可以改变根际微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


(2)植物修复


土壤修复植物是指对土壤中污染物具有去除、降解、转化或固定作用的特殊植物,通常是指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的超富集植物。


可被植物修复的污染物有重金属、农药、石油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炸药、放射性核素等。


国际上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多的是关于植物吸取修复,包括超积累植物的筛选与鉴定,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解毒机制、植物超积累重金属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提高植物重金属吸取修复效率的调控技术原理、效应及风险。


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与技术研发的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但是发展较快,十多年来,不仅有大量我国原生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被报道,在相关机制研究方面迅速跟上国际前沿。


(3)热脱附技术


用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加热土壤中有机污染组分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蒸发并与土壤介质相分离的过程。具有处理范围宽、设备可移动、修复后土壤可再利用等优点。欧美国家已将该技术工程化,应用于高污染的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离位或原位修复,但由于相关设备价格昂贵、脱附时间过长、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限制了在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4)焚烧法


将污染土壤在焚烧炉中焚烧,使高分子量的有害物质挥发和半挥发,分解成低分子的烟气,经过除尘、冷却和净化处理使烟气达到排放标准。


(5)土地填埋法


将废物作为一种泥浆,将污泥施入土壤,通过施肥、灌溉、添加石灰等方式调节土壤的营养、湿度和pH值,保持污染物在土壤上层的好氧降解。


(6)化学淋洗


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生物化学溶剂,在重力作用下或通过水头压力推动淋洗液注入到被污染的土层中,然后再把含有污染物的溶液从土壤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的技术。


(7)堆肥法


利用传统的堆肥方法,堆积污染土壤,将污染物与有机物,稻草、麦秸、碎木片和树皮等、粪便等混合起来,依靠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来降解土壤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8)渗透反应墙


一种原位处理技术,在浅层土壤与地下水,构筑一个具有渗透性、含有反应材料的墙体,污染水体经过墙体时其中的污染物与墙内反应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被净化除去。


(9)综合修复技术


利用生物有机无机生态肥所含的微生物,腐植酸、氨基酸等有机物及NPK、Ca、Mg、S、Zn、B、Si等大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施用于土壤,进行综合防治。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

钾盐(肥)与中微肥产业联盟

—— 福天下 无不至 ——

政策/智库/品牌/课题/会务/培训

投稿邮箱:jfyzwf@163.com

业务咨询:021-52800372  18621667819


上一篇:我公司获得“安徽省水溶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单位!
下一篇:八大任务、四大新政策,农业发展新方向。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荣誉资质
企业文化

产品总汇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中量元素水溶肥料
全营养型水肥肥料
有机硼系水溶肥料
花卉专用营养液
功能型水溶肥料
专用水溶肥料定制

农化服务

信息传递
经验交流
技术指导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产品咨询

联系我们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黄山路602号国家大学科技园

电话:18156033403

传真:0551-65310143

邮箱:hefeilvnong@sina.com

  皖ICP备17000371号-1 网站建设  网站制作  网站建设  网站制作